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体育人文
    江筱毅
    体育师友. 2024, 47(5): 48-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1487.2024.05.011
    研究运用逻辑分析法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框架的内涵进行梳理,认为应以“先学后练、学中有练;先练后赛,以赛促练”为逻辑联结,搭建一体化教学框架。对此,可通过确立主题、搭建融合框架,学练场景、营造德育氛围,练习背乐、融入德育元素,赛事活动、体验体育精神等方式,落实“学、练、赛”一体化框架下的体育与德育跨学科融合教学。
  • 体育教学
    董奇斌, 邓宏浪
    体育师友. 2024, 47(6): 8-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1487.2024.06.003
    基于学练赛一体化教学的推广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南雄市县域义务教育学校体育课堂模式、体育课堂特点深入研究与分析。研究认为:学练赛一体化教学的推行要依托结构化大单元教学,加强建设与完善体育课堂教学、体育课堂练习、体育课堂比赛及其整体化构建;整体化建构高质量体育课堂要从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及教师的教学理念、惯用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等全方位融入学、练、赛。实践证明,南雄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推行“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是促进学校体育课堂教学高质量发展行之有效的举措。
  • 教师论坛
    黄伟周
    体育师友. 2024, 47(6): 69-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1487.2024.06.018
    为系统性梳理我国高中体育教学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以2014—2024年1812篇期刊论文作为研究样本,借助CiteSpace软件对作者合作、机构合作、关键词共现等维度分析我国高中体育教学的研究现状,并从主题演进、前沿热点、未来趋势等3方面探究高中体育教学研究概况。结果表明:①从2014年—2024年,我国高中体育教学领域的文献发表量经历了从平缓-上升-顶峰-下降的过程。第一阶段为平缓期(2014-2017年)、第二阶段为增长期(2018-2020年)、第三阶段为下降期(2021-2024年),其波动受国家政策推动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国务院发文教改文件等影响。②研究主题主要围绕着“高中体育”“体育教学”“核心素养”“新课改”展开。③研究热点集中在体育教育与学生发展、体育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体育特长生培养与竞技体育发展三大方面。④未来研究将围绕“课程改革”“体育核心素养”“课程思政”展开,关注学生发展的科学化、多元化、主体化。
  • 体育教学
    唐广训
    新课标要求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积极探索大单元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通过六个跨学科设计逻辑要素构建体育与物理跨学科项目式大单元教学计划。基于学科逻辑,突出实践性、基础性和跨学科意识,探索体育与物理知识联结应用到教学中。体育与物理跨学科项目式大单元教学,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提升学生运动技能、体能水平,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发挥课程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体育教学
    李洪磊, 沈科宇
    “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是深化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模式,也是促进高职院校学校体育教学发展的重要路径。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及数理统计法,以长江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实验对象,探讨“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认为,,“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可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质水平、运动理论知识、体育学习兴趣、运动技术水平和能力等。
  • 体育教学
    徐良争
    探讨小学足球课堂“学、练、赛”教学模式的内涵、应用价值、实施困境、优化策略。研究认为:小学足球课堂采用“学、练、赛”教学模式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参与有积极作用。实施“学、练、赛”教学模式面临场地设施与资源不足、评价机制不完善、校园足球文化的薄弱以及赛事活动的匮乏等挑战。建议:加强设施与资源建设,拓宽资源渠道;构建全面评价体系,促进个性化发展;营造校园足球文化氛围,丰富赛事活动的建设。
  • 体育教学
    叶柳
    为提高高校体育舞蹈选修课的教学质量,运用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等方法,探索强化理论视域下高校体育舞蹈选修课的教学优化策略,对学生身体素质、动作技术和学习兴趣的影响。实践表明:在身体素质方面,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素质,对柔韧素质提升影响不大;在动作技术水平方面,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身体姿态、音乐节奏和动作质量;在学习兴趣方面,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对自我的认可,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 教师论坛
    李文杰, 王钊
    体育师友. 2024, 47(5): 52-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1487.2024.05.012
    粤港澳大湾区大型体育场馆高质量发展对促进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和体育消费升级有重要意义。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基于大型体育场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梳理粤港澳大湾区体育场馆的现实基础,宏观、中观和微观角度分析当前大型体育场馆高质量发展的困境。研究认为:从宏观角度看,体育场馆推动体育强国建设和体育产业发展的推动力不足,场馆经营效率低;从中观角度看,主要体现在产业协同发展不足和城市协同发展不足;从微观角度看,一是产品供需矛盾突出,二是自主经营能力有限,三是智慧化建设进程慢。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建议:推进大湾区场馆“两改”工程,提高场馆经营效率;加强大湾区场馆顶层设计,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成立大湾区高水平场馆运营管理团队;推进大湾区场馆智慧化建设;加强大湾区场馆经营管理人才培养。
  • 运动训练
    史岳功, 李瑛, 许弟群, 潘伟, 杨明富, 孟晓晗, 谌晓安
    体育师友. 2024, 47(5): 29-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1487.2024.05.007
    运用Mate分析法分析相关文献,从定量角度评估有氧运动干预对老年肌少症患者的肌肉力量和质量影响。检索CNKI、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自建库至2024年3月已经发表的有氧运动对老年肌少症患者肌肉力量和质量改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位研究者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提取数据,完成质量评价。利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最终纳入12项研究,534例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有氧运动对老年肌少症患者的握力(MD=1.11,95%CI[0.23~2.00],P=0.01),15s坐起次数(MD=2.91,95%CI[2.19~3.63],P<0.00001),6min步行距离(MD=85.77,95%CI[63.16~108.39],P<0.00001),体质量指数(MD=-0.55,95%CI[-0.92~-0.17],P=0.004),骨骼肌质量指数(MD=0.22,95%CI[0.04~0.39],Z=2.46,P=0.01),四肢肌总量(MD=0.97,95%CI[0.24~1.70],Z=2.59,P=0.009)改善显著。有氧运动可以显著改善老年肌少症患者的肌肉力量和肌肉质量,证明有氧运动可能是改善老年肌少症患者症状的有效策略,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体育教学
    吴浩
    为突破传统足球教学的零散化、碎片化,学生缺乏真实情境下运用技能的问题,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以水平二足球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专家访谈法、行动研究法,对学习主题、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任务、教学方法、动态评价探讨,实施为期18周的水平二足球大单元结构化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实施足球大单元教学,学生能在各种比赛中适应不同角色,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核心素养均得以发展。
  • 体育人文
    王楠, 何阳
    体育师友. 2024, 47(6): 30-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1487.2024.06.008
    在数字技术与体育教学改革融合的背景下,传统体育教学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于现阶段师生的需求,智慧化体育教学应运而生。以传统体育教学为切入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智慧体育教学的概念与内在机制进行总结,探析智慧体育教学的内涵与价值。研究认为:智慧体育教学的内涵在体育项目中,教师以智慧为手段给予学习者智慧的教学;“智慧体育教学”的价值体现在:互动身份的重构,深化教学改革;学习环境的重塑,提高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的转变,优化科学评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科学评估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成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延伸体育行为发生的空间,延长体育学习与锻炼的时间,实现体育教学真正的课内与课外一体化,线上与线下一体化,学习与反馈一体化,为深化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 体育人文
    龙助国, 史壮壮, 赵海腾, 孙继海
    体育师友. 2024, 47(5): 44-4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1487.2024.05.010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学方式正经历着从知识导向到素养导向的转变。研究以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为基础,通过文献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审视了中小学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中知识与素养的关系。尽管知识与素养在新课标中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但二者通过相互作用和特定的媒介可以实现辩证统一。为了更好地将传统知识传递与核心素养培养有机地整合在中小学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中,本研究认为应发展教师应变式能力,培养学生渐进式能力,以及构建情境创设、文化统领与意义的三维支撑结构的优化策略。这些策略的实施将有助于推动体育教学从知识导向到素养导向的转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体育教学
    吴向宁
    体育师友. 2024, 47(5): 17-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1487.2024.05.005
    不断推动学校体育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创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持续推进,已经成为深入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的核心内容。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学练赛评”也已经成为新时代大力推动体育教学改革的整体架构。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比较分析法,深入分析与阐述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练赛评”协同推进的现实问题和实现方略。研究认为:现实问题在于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练赛评”缺乏清晰的理论架构体系、缺少明晰的增强体质策略、整体性关联度不高和对于缺失跨学科主题学习认识不足。实现方略:认真归纳厘清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练赛评”的实践进路、积极促成“四位一体”的育人目标和渗透跨学科主题学习、结合与融汇体育课程思政、加快网络信息化资源建设和体现出课内外贯通与对接。
  • 教师论坛
    林宗悦, 何俊淳, 方志超, 吴艺存
    体育师友. 2024, 47(5): 65-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1487.2024.05.015
    中国武术段位制已施行多年,在国家、省、市等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校园武术工作规划中得到大力的推广与支持。但在中小学的实际推动过程中存在落地难、执行难、开展难等困境。研究发现:中国武术段位制在中小学推广有助于传承传统文化,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兴趣、提升身体素质、推动武术运动可持续发展。在现实中存在教师认知局限、学生武德教育缺失、教学资源缺乏、行业规范不统一、推广资金和宣传渠道有限等困境。对此提出了突破路径:善用中国武术段位等级制、加强学生武德教育、优化教学资源、明确行业规范、拓宽推广资金和宣传渠道,为促进中小学武术段位制推广和校园武术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 教师论坛
    林文贤
    体育师友. 2024, 47(5): 69-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1487.2024.05.016
    随着国家对青少年体育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学校、社区与家庭三方联动机制对于推动青少年体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通过研究国内外学校、社区与家庭多主体合作的体育案例,对三方协同育人的联动路径与实践成效进行梳理和归纳,总结相关实践经验,为我国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系列策略与建议。
  • 教师论坛
    刘斯佳, 刘杨, 谢雨航
    体育师友. 2024, 47(5): 74-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1487.2024.05.017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体教融合背景下省级体校教练员的角色定位,构建全面系统的教练员核心素养框架,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研究发现,省级教练员在体教融合战略中扮演着组织者、指导者和教育者的多重角色;当前教练员在专业知识更新、教学创新、科研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存在不足,难以完全适应新要求。为此,构建包含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指导能力、竞技心理指导、团队建设与管理、职业道德与责任感、终身学习与自我提升等6个维度的核心素养体系;提出加强继续教育和培训、推广多元化教学方法、加强科研能力建设、提升职业素养与道德情操、加强资源整合与利用、建立激励机制等途径与方法;分别从社会层面、学校层面、个人层面提出省级体校教练员核心素养的提升策略。研究表明,提升教练员核心素养是体教融合战略深入实施的关键,对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 教师论坛
    常允涛, 裴学萍
    体育师友. 2024, 47(5): 57-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1487.2024.05.013
    作为乡村体育教育理念的践行者、乡村体育文化的引领者、乡村体育变革的推动者,新生代乡村体育教师已成为当前乡村体育教育的中坚力量,身份认同是当下影响乡村体育教师队伍稳定发展的根本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新生代乡村体育教师身份认同过程中角色感的困惑、归属感的疏离、价值感的迷失、前途感的迷惘等困境进行梳理,并从教育制度因素、传统观念因素、专业发展因素、群体自身因素等四个方面进行归因。针对新生代乡村体育教师身份认同困境,提出宏观层面引领、中观层面纾解、微观层面破局等策略,完成身份认同的有效构建。
  • 体育教学
    蔡钦
    体育师友. 2024, 47(6): 12-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1487.2024.06.004
    研究旨在探索情境教学法在提升高中生篮球投篮命中率上的应用效果。采用实验法,选取东莞市虎门中学高二年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组设立实验班(采用情境教学法)与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情境教学策略包括固定情境至战术情境的递进式模拟,增强技术实用性与心理适应力。实验前,两组学生在体能素质与投篮命中率上无显著差异;实验周期为一学期,期间严格控制教学条件与训练强度,确保实验效度。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后实验班学生的投篮命中率显著高于对照班(P<0.05),揭示情境教学法在篮球投篮教学中具有明显优势。分析发现,情境教学不仅精进了学生的技术动作,还在心理调适、篮球智慧、个性化技能与团队协作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学生能在多变战术环境中灵活运用投篮技术,心理韧性得到加强,篮球理解深度与实战应用能力显著提升。研究证明,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有效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高中生篮球投篮命中率,促进其多维度能力的发展。研究结果为篮球教学方法的革新提供了实证基础,强调了情境模拟在提升体育技能教学实效性中的作用。
  • 运动训练
    石多多
    体育师友. 2024, 47(6): 16-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1487.2024.06.005
    研究基于某市2013-2023年中考体育耐久跑项目数据,分析了耐久跑标准变化对学生成绩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标准较低的情况下男、女生成绩皆呈现出波动提升现象;随着标准的逐步提高男女生平均速度呈现出明显分化,男生平均速度迅速随标准提高而提升,女生对标准的提高反应较男生迟缓;冠状病毒隔离及感染对学生速度耐力素质影响巨大,男女生耐久跑平均速度倒退八年以上。表明一是较低的中考体育标准,也能有效促进学生相关运动能力的提升;二是体育标准适度提高能更快促进学生运动能力的提升,但要平衡好男女生的满分率及难度系数,达到均衡有效促进;三是在冠状病毒隔离期及感染后的恢复期,降低心肺机能相关项目的标准并将其转至选考项目是非常必要的决定。
  • 体育教学
    汤启渊, 李益明, 欧阳浩
    体育师友. 2024, 47(4): 9-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1487.2024.04.003
    教学评价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采用文献资料、德尔菲法、数理统计法等探讨校园足球课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本研究系统构建了校园足球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28个三级指标。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获得教学能力、学习能力、教学环境3个一级指标的权重。研究认为,3个一级指标重要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为:教学能力、学习能力、教学环境。建议:深化校园足球课堂教学理论研究;实证检验评价指标体系;加强足球课堂教学的学段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