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体育教学
  • 体育教学
    赵明杰, 张利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避险体育课程是避险教育与体育课程融合的特色校本课程。避险体育课程开发与实践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回归体育课程教育本质。研究认为:避险体育课程开发实践存在课程目标不明确、课程内容不全面、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评价不科学等问题,影响避险教育的实施。研究提出:学校要提高认识,加强顶层设计,明确课程目标,丰富课程内容,理顺课程结构,综合评价课程,推进学校避险体育教育工作。
  • 体育教学
    李洪磊, 沈科宇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是深化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模式,也是促进高职院校学校体育教学发展的重要路径。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及数理统计法,以长江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实验对象,探讨“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认为,,“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可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质水平、运动理论知识、体育学习兴趣、运动技术水平和能力等。
  • 体育教学
    潘素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湛江市城区25所高中校园篮球教学进行调研。研究发现:学校管理层对校园篮球开展认知偏差、篮球课程教学设置和开展不够合理、校园篮球“学、练、赛”一体化缺乏条件保障和动力机制、学校篮球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提出:完善校园篮球组织管理和篮球课程体系建设、“学、练、赛”一体化开展校园篮球工作、增加资金支持和融资渠道、加强校园篮球师资队伍建设和校园篮球文化建设等促进策略,提升湛江市城区高中校园篮球活动水平。
  • 体育教学
    向春玉, 阳家鹏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VUCA时代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的特征显著提升,需要采取新的、大胆的措施以应对复杂和多元化的挑战和机遇。特别是高校,应从根本上创新学习模式、方法手段、评价等要素,帮助学生适应未来企业对职业能力的需求。研究在理清VUCA时代特征、明晰VUCA时代对大学生健美操职业核心能力发展新要求和探索行动学习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创新性构建了健美操教学过程中的相关教育教学要素:搭建“三课堂融会贯通”互动支持育人平台;重构基于真实情境、聚焦阶梯性任务的项目化教学内容;组建项目引领式行动学习小组;完善“以人为本、注重过程”的综合评价体系。
  • 体育教学
    吴向宁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不断推动学校体育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创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持续推进,已经成为深入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的核心内容。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学练赛评”也已经成为新时代大力推动体育教学改革的整体架构。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比较分析法,深入分析与阐述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练赛评”协同推进的现实问题和实现方略。研究认为:现实问题在于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练赛评”缺乏清晰的理论架构体系、缺少明晰的增强体质策略、整体性关联度不高和对于缺失跨学科主题学习认识不足。实现方略:认真归纳厘清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练赛评”的实践进路、积极促成“四位一体”的育人目标和渗透跨学科主题学习、结合与融汇体育课程思政、加快网络信息化资源建设和体现出课内外贯通与对接。
  • 运动训练
  • 运动训练
    吴晓君, 麦笠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探讨运动干预对社交恐惧症的影响。文献选取截至2023年12月,共检索6个相关数据库,使用布尔逻辑检索这些术语:体育活动、体育锻炼、运动、社交恐惧症和社交焦虑障碍。从4786条记录中,最终筛选纳入了10篇文献和569个研究对象。提取纳入文献数据后,用Stata16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异质性检验发现,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比较合适;运动影响社交恐惧的Meta分析显示,运动能降低参与者的社交恐惧;以年龄为调节变量的分析表明,运动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对儿童的影响效果更明显;以干预时间长短为调节变量的分析表明,干预时间小于或等于8周和大于8周以上的效果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总体来说干预时间超过8周效果更佳。研究表明:运动对改善社交恐惧是有益的。
  • 运动训练
    史岳功, 李瑛, 许弟群, 潘伟, 杨明富, 孟晓晗, 谌晓安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Mate分析法分析相关文献,从定量角度评估有氧运动干预对老年肌少症患者的肌肉力量和质量影响。检索CNKI、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自建库至2024年3月已经发表的有氧运动对老年肌少症患者肌肉力量和质量改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位研究者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提取数据,完成质量评价。利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最终纳入12项研究,534例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有氧运动对老年肌少症患者的握力(MD=1.11,95%CI[0.23~2.00],P=0.01),15s坐起次数(MD=2.91,95%CI[2.19~3.63],P<0.00001),6min步行距离(MD=85.77,95%CI[63.16~108.39],P<0.00001),体质量指数(MD=-0.55,95%CI[-0.92~-0.17],P=0.004),骨骼肌质量指数(MD=0.22,95%CI[0.04~0.39],Z=2.46,P=0.01),四肢肌总量(MD=0.97,95%CI[0.24~1.70],Z=2.59,P=0.009)改善显著。有氧运动可以显著改善老年肌少症患者的肌肉力量和肌肉质量,证明有氧运动可能是改善老年肌少症患者症状的有效策略,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体育人文
  • 体育人文
    李小荣, 王雨娜, 贺新奇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受先天影响,特殊儿童在体育教育中处于“天生不利者”的地位,在分配份额时,应当遵循差别原则给予其“偏爱”。体育政策是对体育资源和权利分配的结果体现,体育政策安排对特殊体育教育的价值取向、资源分配、执行过程均会产生深刻影响。研究运用罗尔斯正义原则,解析我国特殊体育教育政策中存在的价值冲突,主要有形式与实质的冲突、价值与事实的混淆、目标对过程的遮蔽等,具体体现为政策背离、政策失灵、政策作用有限等正义困境,主要受到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及体育等因素的影响。据此,本研究针对性提出通过行政方法与经济方法共济、科学管理与赋予活力并重、明确补偿的目标指向等途径,为特殊儿童提供背景正义,解决特殊学校存在的职能困境,促进特殊体育教育的公平正义。
  • 体育人文
    张情义, 杨骐玮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女性体育锻炼、阶层认同和抑郁程度的关系,探讨抑郁程度在体育锻炼与阶层认同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基于2021年CGSS全国抽样调查数据中的相关问题,对1378个有效样本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并运用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检验。结果体育锻炼对阶层认同呈正相关(r=0.63),对抑郁程度呈负相关(r=-0.49)。体育锻炼能够正向预测阶层认同(β=0.065,p<0.05),负向预测抑郁程度(β=-0.051,p<0.1);抑郁程度在体育锻炼和阶级认同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比为15%。结论体育锻炼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女性的阶层认同,也可通过抑郁程度来增强女性的阶层认同。
  • 体育人文
    龙助国, 史壮壮, 赵海腾, 孙继海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学方式正经历着从知识导向到素养导向的转变。研究以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为基础,通过文献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审视了中小学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中知识与素养的关系。尽管知识与素养在新课标中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但二者通过相互作用和特定的媒介可以实现辩证统一。为了更好地将传统知识传递与核心素养培养有机地整合在中小学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中,本研究认为应发展教师应变式能力,培养学生渐进式能力,以及构建情境创设、文化统领与意义的三维支撑结构的优化策略。这些策略的实施将有助于推动体育教学从知识导向到素养导向的转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体育人文
    江筱毅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运用逻辑分析法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框架的内涵进行梳理,认为应以“先学后练、学中有练;先练后赛,以赛促练”为逻辑联结,搭建一体化教学框架。对此,可通过确立主题、搭建融合框架,学练场景、营造德育氛围,练习背乐、融入德育元素,赛事活动、体验体育精神等方式,落实“学、练、赛”一体化框架下的体育与德育跨学科融合教学。
  • 教师论坛
  • 教师论坛
    李文杰, 王钊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粤港澳大湾区大型体育场馆高质量发展对促进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和体育消费升级有重要意义。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基于大型体育场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梳理粤港澳大湾区体育场馆的现实基础,宏观、中观和微观角度分析当前大型体育场馆高质量发展的困境。研究认为:从宏观角度看,体育场馆推动体育强国建设和体育产业发展的推动力不足,场馆经营效率低;从中观角度看,主要体现在产业协同发展不足和城市协同发展不足;从微观角度看,一是产品供需矛盾突出,二是自主经营能力有限,三是智慧化建设进程慢。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建议:推进大湾区场馆“两改”工程,提高场馆经营效率;加强大湾区场馆顶层设计,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成立大湾区高水平场馆运营管理团队;推进大湾区场馆智慧化建设;加强大湾区场馆经营管理人才培养。
  • 教师论坛
    常允涛, 裴学萍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乡村体育教育理念的践行者、乡村体育文化的引领者、乡村体育变革的推动者,新生代乡村体育教师已成为当前乡村体育教育的中坚力量,身份认同是当下影响乡村体育教师队伍稳定发展的根本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新生代乡村体育教师身份认同过程中角色感的困惑、归属感的疏离、价值感的迷失、前途感的迷惘等困境进行梳理,并从教育制度因素、传统观念因素、专业发展因素、群体自身因素等四个方面进行归因。针对新生代乡村体育教师身份认同困境,提出宏观层面引领、中观层面纾解、微观层面破局等策略,完成身份认同的有效构建。
  • 教师论坛
    方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分析了中学体育家庭作业坚持“问题导向”的意义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优化路径。研究认为:中学体育家庭作业坚持问题导向有利于提高作业的指向性、丰富作业练习形式、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视程度低、作业内容单调、学生自律性不足;优化路径是端正体育教师角色定位,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立足学生体育问题,精准有效实施对策;以问题的解决程度和过程作为评价的主要维度;以共性问题优化小组合作;
  • 教师论坛
    林宗悦, 何俊淳, 方志超, 吴艺存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武术段位制已施行多年,在国家、省、市等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校园武术工作规划中得到大力的推广与支持。但在中小学的实际推动过程中存在落地难、执行难、开展难等困境。研究发现:中国武术段位制在中小学推广有助于传承传统文化,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兴趣、提升身体素质、推动武术运动可持续发展。在现实中存在教师认知局限、学生武德教育缺失、教学资源缺乏、行业规范不统一、推广资金和宣传渠道有限等困境。对此提出了突破路径:善用中国武术段位等级制、加强学生武德教育、优化教学资源、明确行业规范、拓宽推广资金和宣传渠道,为促进中小学武术段位制推广和校园武术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 教师论坛
    林文贤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国家对青少年体育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学校、社区与家庭三方联动机制对于推动青少年体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通过研究国内外学校、社区与家庭多主体合作的体育案例,对三方协同育人的联动路径与实践成效进行梳理和归纳,总结相关实践经验,为我国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系列策略与建议。
  • 教师论坛
    刘斯佳, 刘杨, 谢雨航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体教融合背景下省级体校教练员的角色定位,构建全面系统的教练员核心素养框架,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研究发现,省级教练员在体教融合战略中扮演着组织者、指导者和教育者的多重角色;当前教练员在专业知识更新、教学创新、科研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存在不足,难以完全适应新要求。为此,构建包含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指导能力、竞技心理指导、团队建设与管理、职业道德与责任感、终身学习与自我提升等6个维度的核心素养体系;提出加强继续教育和培训、推广多元化教学方法、加强科研能力建设、提升职业素养与道德情操、加强资源整合与利用、建立激励机制等途径与方法;分别从社会层面、学校层面、个人层面提出省级体校教练员核心素养的提升策略。研究表明,提升教练员核心素养是体教融合战略深入实施的关键,对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