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体育教学
  • 体育教学
    朱亚东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连接体育课程的三个时间与空间维度,立体化架构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校外体育活动课程体系,基于三位一体的使用者、时间、空间分别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保证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和质量,为学生营造持续锻炼的体育生态环境。
  • 体育教学
    鲍卫志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时代课程改革的出发点,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中远学校从五个方面出发,对学校体育课程模式进行了探索:从体质健康角度,夯实学生发展的基础;从体育特色发展角度,凸显篮球运动,作为学生终身体育的抓手;从学生个性需求角度,提供多样精彩的运动项目选择;从体育文化构建角度,开展与课程匹配的阳光体育活动;从评价导向角度,建立师生共同成长的评价体系,实施有效评价。
  • 体育教学
    周亚辉, 陈宏良, 吴泽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变革,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催生了智慧体育教学的诞生。本研究通过对传统体育教学与智慧体育教学两种模式的比较,旨在使体育教学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建设符合时代发展的智慧体育,从而推动体育教学的信息化进程。研究发现,传统体育教学存在内容仅基于经验,资源相对匮乏;教学方法形式化,师生之间缺乏平等的交流和互动;教学手段陈旧,携带的教学信息有限;教学目标落后,强调“育技”不重“育人”等局限性。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目标四个维度入手,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信息化改革,利用“互联网+”丰富教学资源,实现课前“先知”、课中“感知”、课后“探索”的一体化教学。在教学中运用AR、VR、生理数据监测等科技手段,构建全方位“教育”的教学目标,构建智慧体育教学生态系统,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率。
  • 体育教学
    杨豆豆, 唐朝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探讨课程思政与中小学武术教育相融合。鉴于课程思政与武术教育在培育理念及培育对象的契合关系,探索课程思政融入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的有效路径。提出:以课程思政提升武术的本土化价值;以课程思政挖掘武术的文化内涵;以课程思政完善武术的教学设计;以课程思政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共同完成育人的根本任务,进而推动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 体育教学
    孙晓宁, 王恒同, 蔡美玲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PBL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术科课程中对学生的专项身体素质、专项技术水平、学习兴趣等方面的教学效果,探索适用于高校体育术科课程的教学模式。方法:主要采用教学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广州体育学院两个篮球普修班分别采用PBL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对照实验。实验结果:PBL教学模式在学生的专项技术水平、学习兴趣等方面的提升作用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在专项身体素质的提升效果上与传统教学模式相差不大。结论:PBL教学模式在高等体育术科课程中的应用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 体育教学
    施丽娜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课标》)将健康教育作为课程主要内容,彰显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针对目前学校体育健康教育中存在的缺乏健康知识体系、教学与实践内容单一等现象,结合《课标》及成长所需,构建初中女生健康知识模块,提出:以单一认知冲突为突破,互动探究中重构健康知识体系;以爱美心理为动机,学、练、赛为载体,提升健康具身性体验;以真实生活经验为素材,注重跨学科融合,加强生命爱护;以关注学习及生活所需、学校特色为载体,创新促育全面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注重线上+线下相融合,构建完整资源库;以全面渗透为宗旨,实行家、校、社联合机制的实施路径。
  • 体育教学
    李卫东, 曹鸣鹿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交互式教学作为互联网时代引入我国的新型教学模式,为推进我国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基于交互式教学理论,采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分析体育术科在线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指向交互式教学的体育术科在线教学设计模型及提升体育术科在线教学质量的路径:增加教学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参与感;师生角色互换,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提升教师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校园足球
  • 校园足球
    姜春霞, 马留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双减”政策的颁布为义务教育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提供了新机遇,校园足球是达成体育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的重要载体。基于校园足球建设中“家、校、社”存在的问题,切实做好扩大足球育人时空域限,指出家庭、学校、社区(乡村)是贯穿青少年学习、生活的完整场域。分析了“家-校-社”三位一体足球育人的均等性、公益性、多样性、便利性和普及性特征,提出“双减”契机下立足学校守护校园足球的生命线、注重家庭激发家长支持的生存线、依靠社会打开社区资源的生活线是践行校园足球育人的新路径。
  • 校园足球
    朱瑶, 张磊, 冒国成, 杜熙茹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足球运动对3-6岁ASD儿童身体素质的影响。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教学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佛山市启聪学校的4名ASD儿童进行实验干预,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名,实验组进行10周的足球运动干预,对照组进行10周常规体育课。结果: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在网球掷远、立定跳远、双脚连续跳、走平衡木、十米折返跑、坐位体前屈成绩有着明显的提高。结论:相比于常规体育课,足球运动在改善3-6岁ASD儿童的下肢及腰腹力量、平衡能力、身体协调能力、速度能力具有更加积极的影响,更能促进ASD儿童的体质健康水平。
  • 运动康复
  • 运动康复
    刘波, 范运祥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力量训练对脑瘫儿童下肢骨骼肌肉形态和功能的影响,为脑瘫儿童运动功能障碍的防治提供更高阶和切实可行的实践参考。方法:采用系统综述方法在Ovid Medline、Embase和The Cochrane Library3个英文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经过2轮的筛选最终纳入4篇方法学质量评估得分为16-18分的高质量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以平均年龄在8-13岁且粗大运动功能分类为I-Ⅲ级的49名脑瘫儿童为干预对象,经过8-12周的力量训练发现,脑瘫儿童下肢骨骼肌肉的力量和形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改变,但是因为具体的干预措施和负荷不同,最后呈现的实际干预效果也存在差异。结论:力量训练对脑瘫儿童下肢骨骼肌肉的形态和功能均存在积极性的影响。
  • 运动康复
    陈圣, 宋幸辉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改善初中生日益严重的久坐行为的状况,对深圳市坪山中学九年级四个班级212名学生久坐行为与微运动情况进行现状调查及微运动干预。研究表明:久坐行为对学生身体危害较大,不良的屏前行为习惯正成为诱发学生久坐行为的重要因素,学生每天学习生活中的久坐行为不容忽视。微运动干预有助于增加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长,对改善学生久坐行为具有积极作用。
  • 运动康复
    孙俊峰, 邓潇潇, 冉滔, 王东旭, 田千里, 王滢茜, 隋勇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儿童肥胖及其控制一直是运动处方促进健康关注的热点问题。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分析发现:我国6-12岁肥胖儿童运动处方存在处方个体针对性弱、内容结构不详、可执行性差、创新性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了明晰肥胖儿童运动处方与体育锻炼界线、强化肥胖儿童运动处方个性研制、推进肥胖儿童运动处方数字创新、加快肥胖儿童运动处方研创推广等发展策略,以期推动肥胖儿童运动处方的研创与发展。
  • 体育人文
  • 体育人文
    王静, 洪梦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蕴含丰富传统文化和体育精神的经典实例,民族传统体育蕴藏着育人价值,大力推进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是实现其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手段。研究显示:当前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还面临诸多困境,包括民族传统体育边缘化,传承动力不足;民族传统体育理论杂,课程建设欠缺;民族传统体育师资弱,内涵难以诠释;民族传统体育受冲击,价值难以凸显等。突破现实困境,使民族传统体育顺利进入校园,需要做到几点:健全竞赛机制,提高民族传统体育校园地位;深化体教融合,完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内容;引领师资建设,挖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合理利用资源,发挥传统体育文化育人价值。
  • 体育人文
    胡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从竞技体育进入我国开始,兴奋剂问题一直是体育界、法学界、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与难点话题。2022年在新修订的《体育法》中将反兴奋剂以单独的章节列入,足见我国对反兴奋剂的重视程度与反兴奋剂建设的迫切性。本研究对国内反兴奋剂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归纳了反兴奋剂的管理、教育、法学、检测等研究议题。目前反兴奋剂的研究受到国内诸多学者的关注,也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研究理论不断深入,交叉学科研究开始起步。但是依旧存在管理机制有待创新、研究方法不够丰富、法律体系不够健全、研究范围不够宽广等问题。从自下而上的管理机制、建立公正严明的执法队伍、不断扩大研究范围等方面提出未来研究框架。
  • 体育人文
    孟雅楠, 邹青海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校冰雪文化作为育人载体,是基于系统论视野建构的育人育体模式,校园冰雪文化建设能有效发挥冰雪文化的本体功能和育人价值。依据大学生与校园冰雪文化之间的本质关系,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逻辑分析等方法,深入阐述校园冰雪文化建设及其育人机理具有重要价值。研究认为:高校冰雪文化作为一种育人载体,通过冰雪物质文化、冰雪制度文化、冰雪精神文化、冰雪行为文化载体呈现出来,在校园冰雪文化濡化的过程中实现育人育体价值。校园冰雪文化濡化过程是大学生主体通过内在濡化、感知理解、整合内化、体验反思、慎独运用,进而内化为健全人格、知情意行、审美志趣及社会化发展,最终实现校园冰雪文化对大学生“立德树人”目标的培育。
  • 体育人文
    刘建进, 王伟强, 谭冬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大学生懒惰控制与锻炼习惯的关系,通过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了懒惰控制、抵制诱惑、目标专注和锻炼习惯4个因子,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进行数据分析及模型拟合,指标均达到测量学标准。使用SPSS26.0和AMOS24.0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及平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1)懒惰控制、抵制诱惑、目标专注与锻炼习惯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抵制诱惑与锻炼习惯的相关系数最大;(2)懒惰控制能正向预测抵制诱惑、目标专注和锻炼习惯,且抵制诱惑和目标专注能正向预测锻炼习惯;(3)在懒惰控制对锻炼习惯的影响中,抵制诱惑和目标专注均起显著部分中介作用。
  • 教师论坛
  • 教师论坛
    黄波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取省级水平男子运动员60名,随机分成对照组、补糖组和补肽组,通过检测运动员的血尿素、血清离子浓度、免疫球蛋白、身体素质等指标,分析大豆多肽运动饮料对体育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运动后,补糖组运动员血尿素上升2.2mmol/L左右,补肽组运动员血尿素上升不足1.0mmol/L;对照组、补糖组、补肽组的心率平均值分别为340b/min、315b/min、290b/min;补糖组、补肽组的浆频次数、拉浆时间、功率以及身体素质指标相比于运动前均有所提升,且补肽组提升更为显著;三组运动员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无显著变化;补糖组、补肽组均可提升最大功率、输出总功和血清离子浓度,且补肽组提升效果较好。说明大豆多肽运动饮料可减轻体育运动员的疲劳感,增加机体承受负荷能力,增强心率恢复,改善有氧、无氧运动能力,提升身体素质,缓解电解质代谢紊乱现象,减短体育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时间;但是对体育运动员免疫球蛋白水平影响不大。
  • 教师论坛
    黄裕强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的体质监测结果显示,虽然小学生的体质状况出现好转,但是近视和肥胖等问题依然严峻。体育家庭作业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延伸,可以让学生在体育课外进行个性化体育锻炼,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以及体能。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家庭作业的推行正面临着:家长不理解、内容单一、时间没保证、场地器材不足、难以有效监管与评价等困扰。“双减”政策的出台为体育家庭作业的推行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研究发现,通过提高家长对体育家庭作业的认同、丰富小学生体育家庭作业的内容、完善体育家庭作业的监管与评价、保证学生体育家庭作业的常态化、保障体育家庭作业的场地器材等策略,可以更好地推进体育家庭作业的有效实施。
  • 教师论坛
    李江涛, 王浩, 程源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民健身从2014年纳入国家战略至今,全民健身理念广泛推行,学校体育也成为全民健身活动实施的重要保障。本文就学校体育工作在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和分析, 浅析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中,学校的体育工作改进策略。研究提出:加大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构建体育文化;在全民健身思想中转变教学观念,改进学校体育工作;加强体育社团建设;用现代科技,完善学生体育管理的措施。
  • 教师论坛
    王凯凡, 黄延春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双减”政策的实施为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打开了新局面,凭借“双减”政策的东风,建立完善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三方协同的育人机制,对于实现我国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运用文献资料法、社会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当前我国家校社联动分散的原因进行探究,研究认为:内部原因为家校社三方及其中的个体思想观念更新不及时,认知不足;外部原因为三方合作基础薄弱,合作条件匮乏。在此基础上,引入爱普斯坦教授的交叠影响域理论,将其作为构建我国体育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理论基础,通过深入研究,探索出以下路径:发挥学校体育的主导作用,实现三方体育教育互动联结;坚持正确的体育育人导向,始终将学生放置于中心地位;完善家校社体育一体化育人机制,实现三方高效协同。